如果你真的那麼認為的話就太天真了...
不過既然是懶人包,就把最高指導原則寫在最前面:
目前最安全的不鏽鋼選擇:316(18-10)、304(18-8)、403(18-0),
其中316比較抗蝕所以更貴一些
而201 202等是否可當餐具,還在慢慢戰,
不過未標示的不鏽鋼有可能連201 202都不是...
怎麼分辨?
1.標識 2.打印 3.色澤重量 4.測錳
分辨方法有效嗎?
基本上沒有,你還是要尋找你信任的店家
(測錳是因為現在沒有一個家用的泛用解...)
磁性分辨不可靠,請勿相信 (因為加工過程都可能會有弱磁性)
那些牌子有標示使用正確的不鏽鋼?
目前我還沒做廣泛的survey,不過大家最常在一般平價賣場店家看到的
斑馬牌、牛頭牌目前都是你的好朋友 (比較高級的專櫃品牌等也常會有標示)
(但是標示符不符又是另一個問題)
部份小器具筆者還在蒐集(像是濾網目前只看到無印良品的有標示是使用18-8...)
可能會另外開文處理
---
不鏽鋼大觀念
鎳比較貴、重、抗腐蝕,所以含鎳越多越貴越重但是也比較適合當餐具
常見的不鏽鋼編號有 2種編號系統
1.鉻鎳比例為標製的系統
如鉻18%、鎳8%就是 18-8
2.SAE steel grade
--由美國自動機工程會總會(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)定義
以 3碼數字 為基礎,第1碼為大分類、後2碼為小分類
最後以英文做延伸變化 如 304N 就是 304又多加了含氮量的版本
所以就有了 316(18-8)、304(18-10)、403(18-0)這幾種意思
錳的爭議來源:
1.錳比較便宜 => 用20x系列成本較低
2.20x做餐具錳超過國家標準,但是沒有罰則
3.有人表示20x做餐具釋出的錳的量是人體可接受範圍
其中一定有所謂的商戰,
你不知道是20x為了合理化自己 還是 30x為了鞏固市場的作為
(因為國家標準定的合不合理又是另一回事...)
所以誠如開頭所言,目前由已知所得到的結論只有:
「3xx系列的安全是沒有爭議的」
---
另外值得一提的事情是, 如果這樣的環境沒改變
以後要取得3系列的餐具的難度可能會越來越高(或越來越貴)
---參考資料---
維基百科-不鏽鋼條目在家也能做不鏽鋼檢測
不鏽鋼餐具 錳含量≠錳溶出
不鏽鋼餐具錳含量超標掀恐慌潮 標檢局:錳超標 不違法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